你注意到了吗?站在3000点的关头上,指数型基金PK主动型基金,孰优孰劣
今年以来,我国掀起一波指数热潮股票型指数基金。论坛上甚至出现引用什么巴菲特只推荐指数基金的例子来鼓动基民购买指数基金。更有甚者,有基民被教育定投选择指数基金最好。然而,这些说法真的站得住脚么?今天偶然发现证券时报的一篇文章——《指数基金PK主动基金》,感觉写的很好,有理有据,因此把其内容整理了一下,跟基民们一起分享。
数据一:2004—2008的5个年份里,指数基金单年收益率无一例外低于主动型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
年份 上证指数年度变化 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率 主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
2004年 —15.40% —10.05% +1.95%
2005年 —8.33% —2.25% +0.92%
2006年 +130.43% +124.92% +127.53%
2007年 +96.66% +129.98% +130.19%
2008年 —65.39% —62.90% —51.48%
结论是:指数基金在涨的年份收益少于主动型基金;在跌的年份损失多于主动型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
数据二:从任意一个完整牛熊周期看,指数型基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远不如主动型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
时间段 上证指数期间变化 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率 主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
2006.9—2008.11 1689-> 6124-> 1706 +18.54% +45.13%
2007.3—2009.7 3000-> 6124-> 3000 +22.64% +40.72%
结论是:股市起起伏伏是常态,跑了一圈,回到原点,赚的最多的还是主动型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
数据三:从全球来看,指数基金的成功仅体现在美国,在欧洲、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都并不成功股票型指数基金。
结论是:巴菲特那一套,中国基民慎用股票型指数基金。
今年年初大家对股市看法普遍较为谨慎,主动型基金近年来首次落后指数型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但是729的一波大跌,以及随后出现的震荡,表明下半年的股市波动将有可能加大。上半年,流动性充裕是市场上涨的主要因素;而下半年,市场上涨可能更多依赖企业盈利。而主动型基金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对业绩的挖掘。因此,指数型基金和主动型基金2009年PK谁将胜出,尚未可知。
与此同时,由于预期市场震荡加剧,众多券商研究机构则是已经纷纷开始看好灵活配置型基金(主动型基金的一种)了股票型指数基金。他们的逻辑也许是:灵活配置型基金有着灵活的股票投资比例,以变应变,也许是应对股市变化的最佳策略了。(资料来源:7月27日证券时报《指数基金PK主动基金》,其数据来源:天相投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