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报表披露(理财财报)

Connor 以太坊行情 2023-08-19 160 0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债市日评

市日评

今日聚焦

  投资要点:

  昨日央行释放两大信号,一为去杠杆取得成效,二为公开市场重启操作。

  从去杠杆取得成效来看,中国金融时报刊文称,央行去年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从今年一季度起开始按季度考核金融机构。由于宏观审慎考核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都提出了更严格要求,使得银行开始主动调整同业资产和负债结构,银行的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出现了明显收缩,从目前来看,金融去杠杆效果已经显现。我们根据可获得的Wind统计数据,测算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存款类公司对其他存款类公司负债、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两项负债之和,与存款类公司所有负债的比值,来大致表征同业存款与所有存款存量间关系,并以此作为衡量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指标。此指标中包括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以及中小型银行。自今年2月起银行同业业务规模逐步下降,由峰值点的2016年12月的20%回落至2017年5月的18.7%,处于去年以来较低位置,由于基数较大,同业业务规模的总量绝对值下降依然较多。从同业理财规模的角度来看,根据上海证券报7月7日的报道,自上月底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开始逐步升高,但银行理财规模总体呈下降态势,尤其是同业理财,2017年4月,银行理财规模为30万亿元,而5月仅为28.4万亿元,下降1.6万亿元,其中同业理财收缩明显。

  在测算表外业务时,由于数据缺乏(一般只在年报中披露表外理财数据以及在《金融稳定报告》中披露银行业年末表外业务余额),我们无法估算其规模,对于表外理财来说,即使是理财手续费收入,也仅有招商银行在2017年一季度报表中披露,受托理财收入29.65亿元,同比下降约41%,反映出“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MPA考核”等监管措施切实起到控制表外业务飞速增长的目的。对于二季度来说,监管政策方向未变,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MPA考核逐渐步入正轨,且5月理财创十年最大降幅,表外理财收缩亦是原因,以此来看表外业务很大可能继续收缩。从银行同业和表外业务规模收缩可见,金融去杠杆效果已然显现。

  从公开市场重启操作来看,央行时隔十二日重启公开市场操作,完全对冲当日到期量。央行周二进行300亿7天、100亿14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有400亿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操作公告的措辞变化,显示货币市场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的状态或已近尾声。央行货币政策或将依旧保持温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维稳资金面。正如我们之前的分析指出,央行六月释放流动性是为了缓和前期监管压力带来的银行间市场恐慌情绪,保证跨季资金稳定,央行“不松不紧”的货币政策并不会发生转变,随着流动性的逐渐回笼,银行的资金压力将会逐渐提升,并且叠加税期的扰动,市场承受流动性压力。税期和货币政策到期峰值过后,监管政策或仍保持缓和,利率可能缓步回落。央行时隔12天重启逆回购,缓和市场承受的流动性压力,维稳资金面,这也与我们认为的七月债市将会“前紧后松”观点一致。

  债市策略

  昨日央行释放两大信号,一为去杠杆取得成效,二为公开市场重启操作。从金融去杠杆取得成效来看,今年一季度起,受银监会“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等政策以及央行宏观审慎考核(MPA)的影响,银行业开展同业及表外业务更为审慎,以满足相关监管要求,银行的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出现了明显收缩,金融去杠杆效果已经显现。从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央行时隔十二日重启公开市场操作,完全对冲当日到期量。二者结合来说,此轮去杠杆的特征是阶段性渐进去杠杆,在金融去杠杆效果显现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或将依旧保持温和,旨在维稳资金市场,有利于长期利率平稳,我们仍坚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顶部中枢为3.6%不变。

  正文:

  昨日央行释放两大信号,一为去杠杆取得成效,二为公开市场重启操作。

  信号一:银行同业和表外业务规模收缩,金融去杠杆效果显现

  中国金融时报刊文称,央行去年推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从今年一季度起开始按季度考核金融机构。由于宏观审慎考核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都提出了更严格要求,使得银行开始主动调整同业资产和负债结构,银行的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出现了明显收缩,从目前来看,金融去杠杆效果已经显现。

  监管政策趋严及MPA考核是银行同业及表外业务收缩主因。自今年一季度起,受银监会“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等政策以及央行宏观审慎考核(MPA)的影响,银行业开展同业及表外业务更为审慎,以满足相关监管要求。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同业业务以及表外业务的监管思路依然是去杠杆、去通道、防风险,其目的是缩短融资链条、鼓励资金脱虚向实。

  

  在此背景下,银行同业业务及表外业务出现明显收缩。

  同业和表外业务规模收缩,金融去杠杆效果显现

  银行同业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之间及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往来行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放、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同业借款等。

  从理论上看,同业业务的开展势必造成存款类公司(商业银行)对其他存款类公司或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的增加。因此我们根据可获得的Wind统计数据,测算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存款类公司对其他存款类公司负债、对其他金融性公司负债两项负债之和,与存款类公司所有负债的比值,来大致表征同业存款与所有存款存量间关系,并以此作为衡量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指标。此指标中包括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以及中小型银行。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此衡量银行同业业务的标准下,自今年2月起银行同业业务规模逐步下降,由图中峰值点的2016年12月的20%回落至2017年5月的18.7%,处于去年以来较低位置,由于基数较大,同业业务规模的总量绝对值下降依然较多。从同业理财规模的角度来看,根据上海证券报7月7日的报道,自上月底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开始逐步升高,但银行理财规模总体呈下降态势,尤其是同业理财,2017年4月,银行理财规模为30万亿元,而5月仅为28.4万亿元,下降1.6万亿元,其中同业理财收缩明显。在MPA严格考核以及相关专项治理政策的约束下,银行同业业务自今年2月份起出现明显收缩。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业存单作为同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从图中可以发现虽然截至5月银行同业业务出现明显收缩,但6月同业存单发行量继4月、5月国内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净融资短暂下降后,6月发行量重新走高。截至6月30日,商业银行6月同业存单合计发行20054亿元,较5月环比大增62.82%,同时发行利率依然高企,出现6月量价齐升现象。究其原因,一是6月虽然同业存单发行量环比大增,但根据Wind数据显示,6月同业存单到期量同样较大,约有16314.8亿元;二是年中银行负债端压力较大,可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弥补资金缺口应对半年考核,集中发行同业存单揽储;三是同业存单投资不纳入广义信贷,商业银行可在LCR(流动性覆盖比率)指标承受范围内压缩债券投资,适当配置同业存单。

  

  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监管压力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开始调整,将表外腾挪至表内进行“表外瘦身”。在探究金融去杠杆的问题上,表外业务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测算表外业务时,由于数据缺乏(一般只在年报中披露表外理财数据以及在《金融稳定报告》中披露银行业年末表外业务余额),我们无法估算其规模,对于表外理财来说,即使是理财手续费收入,也仅有招商银行在2017年一季度报表中披露,受托理财收入29.65亿元,同比下降约41%,反映出“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MPA考核”等监管措施切实起到控制表外业务飞速增长的目的。同时,其他上市银行2017年一季度较去年同期“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大多亦出现负增长,五大行、股份行分别同比下降3.69%、0.19%,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表外业务出现明显收缩的推论。对于二季度来说,监管政策方向未变,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MPA考核逐渐步入正轨,且5月理财创十年最大降幅,表外理财收缩亦是原因,以此来看表外业务很大可能继续收缩。

  由前文叙述可知,在宏观审慎考核以及相关专项治理政策实施的背景下,银行开始主动调整同业资产和负债结构,银行的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出现了明显收缩,金融去杠杆效果已经显现。

  信号二: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时隔十二日重启公开市场操作,完全对冲当日到期量。央行周二进行300亿7天、100亿14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有400亿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操作公告的措辞变化,显示货币市场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的状态或已近尾声。央行周一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在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后处于适中水平,7月10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为连续十二日暂停。当日有300亿逆回购到期,净回笼300亿。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上周五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描述为“处于较高水平”,周一则转为“适中”。

理财报表披露(理财财报)

  央行货币政策或将依旧保持温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维稳资金面。正如我们之前的分析指出,央行六月释放流动性是为了缓和前期监管压力带来的银行间市场恐慌情绪,保证跨季资金稳定;而六月份公布的实体数据显示,虽然我们仍处在库存周期和地产周期的尾声,但是央行“不松不紧”的货币政策并不会发生转变,随着流动性的逐渐回笼,银行的资金压力将会逐渐提升,七月前两周到期资金量为7095亿元,包括400亿元14天逆回购到期,4900亿元28天逆回购到期,1230亿元6个月MLF到期和565亿元一年期MLF到期,并且叠加税期的扰动,市场承受流动性压力。税期和货币政策到期峰值过后,监管政策或仍保持缓和,利率可能缓步回落。央行时隔12天重启逆回购,缓和市场承受的流动性压力,维稳资金面,这也与我们认为的七月债市将会“前紧后松”观点一致。

  

  债市策略:

  昨日央行释放两大信号,一为去杠杆取得成效,二为公开市场重启操作。从金融去杠杆取得成效来看,今年一季度起,受银监会“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等政策以及央行宏观审慎考核(MPA)的影响,银行业开展同业及表外业务更为审慎,以满足相关监管要求,银行的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出现了明显收缩,金融去杠杆效果已经显现。从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央行时隔十二日重启公开市场操作,完全对冲当日到期量。二者结合来说,此轮去杠杆的特征是阶段性渐进去杠杆,在去杠杆效果显现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或将依旧保持温和,旨在维稳资金市场,有利于长期利率平稳,我们仍坚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顶部中枢为3.6%不变。

  可转债点评

  周二沪深两双双低开,早盘小幅震荡,午后冲高未果,尾盘收跌,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分别报收-0.30%和-0.36%。转债市场受正股市场影响大多数收跌,且表现与正股市场相当,转债指数微涨。从目前市场的主要矛盾来看,正股的重要性越发重要,一方面估值并不低若正股走弱估值有压缩风险,另一方面转债价格并不便宜,如未有正股给予支撑将难以继续突破。所以此时相对于溢价率我们更需要关注正股的逻辑主线。由于转债可选标的范围相对有限,A股的板块轮动映射到转债市场很有可能没有对应标的,所以我们相对看重两个方面,一是中报行情,时至中报季绩优正股可能是当下热点;二是市场热点板块,其中尤以龙头为主要选择,例如金融、新能源等相关行业标的。综合而言我们推荐投资者重点关注三一、顺昌、以岭、九州以及金融与汽车相关板块的转债标的。

  风险提示:个券相关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债市动态

  利率债

  2017年7月11日,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利率大体上行,隔夜、7天、1个月期分别变动了8.77BP、7.71BP、-19.68BP至2.62%和2.80%、3.80%。当日国债收益率涨跌互现,1年期、3年期、5年期、10年期国债分别变动0.00BP、-0.27BP、0.96BP、-0.75BP至3.46%、3.48%、3.51%、3.58%。上证综指下跌0.30%至3203.04,深证成指下跌0.36%至10467.71,创业板指下跌1.07%至1783.91。

  7月11日,央行开展公开市场300亿元7天逆回购,100亿元14天逆回购,当日有400亿元28天逆回购到期。

  【流动性动态监测】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17年5月对比去年12月M0累计下降970.66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3635.98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10487.45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说明:2017年1月20日,央行通过“临时流动性便利”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临时流动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大约释放流动性6300亿元。2017年1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876.75亿元,其中隔夜82.65亿元,利率为2.75%;7天455.60亿元,利率为3.25%;1个月338.50亿元,利率为3.6%。2017年2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203.53亿元,其中隔夜0.2亿元,利率为3.1%;7天159.27亿元,利率为3.35%;1个月44.06亿元,利率为3.7%。2017年3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219.86亿元,其中隔夜45.30亿元、7天754.62亿元、1个月419.94亿元;自3月16日起,人民银行上调隔夜、7天、1个月利率至3.30%、3.45%和3.8%。2017年4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08.87亿元,其中隔夜0.1亿元,利率为3.30%;7天58.94亿元,利率为3.45%;1个月49.83亿元,利率为3.8%。2017年5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192.19亿元,其中隔夜6.57亿元,利率为3.30%;7天97.62亿元,,利率为3.45%;1个月88亿元,利率为3.8%。截至5月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118.22亿元。)

  

  可转债

  7月11日转债市场。转债指数收于108.10点,上涨0.19%;平价指数收于86.88点,下跌0.03%。28支上市可交易转债,1支停牌,6支上涨,21支下跌。其中,模塑停牌,格力(1.20%)、光大(0.87%)、宝钢EB (0.79%)领涨,汽模(-2.23%)、永东(-1.71%)、三一(-0.78%)领跌。28支可转债正股,1支停牌,6支上涨,21支下跌。其中,模塑停牌,光大(1.52%)、国资EB(1.46%)、久其(0.63%)领涨,永东(-6.19%)、汽模(-4.07 %)、三一(-2.89 %)领跌。

  上市公司公告:

  蓝色光标:公司发布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预测为28000万元至34000万元,同比下降20.15%至3.04%。

  模塑科技:公司自2017年6月28日上午开市起停牌,本次筹划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事项正在有序推进,将继续停牌。

  A股市场动态

  

  债券市场

  

  

  

  

  

  

  

理财报表披露(理财财报)

  衍生品市场

  

  

  外汇市场

  

  海外市场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请详见《晨会》报告。

  特别声明:

  本资料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其他类型的投资者在分类结果和分类结果和评级结果评级结果与卖方研究服务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前提下,在接受卖方研究服务前,还应当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对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进行充分的了解,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关于本资料的性质。本资料的性质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该项服务通常是根据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或特点,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和研究方法所提供的中长期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而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投资操作性意见:(1)该项服务所提供的分析意见仅代表中信证券研究部在相关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因此,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2)该项服务是一项“标准化服务”,侧重于提供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判断和相对指数表现。其所包含的观点及建议并未考虑每一位使用者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目标、需求等个性化情况,也不涉及每一项具体投资决策的“选股”和“择时”判断,因此,不能够将其视为针对特定投资者的、关于特定证券或金融工具的投资操作建议,也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

  关于使用本资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在关键假设条件下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如:给予个股“买入”投资评级,并不等同于建议在当前时点/当前价位执行买入的投资操作)。(2)以往的表现不能够作为日后表现的佐证或担保。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情况并配合其他分析手段。投资者在使用该项服务辅助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4)为避免对本资料及其对应的证券研究报告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逻辑及其关键假设、投资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

  需要明确的是,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使用相关服务。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版权所有,未经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中的内容。

评论